隨著申請獲受理,深圳大普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普微”)成為注冊制以來首家未盈利的創業板申報企業。此次上市,公司擬募資18.8億元,發行新股不低于10%,對應潛在上市后市值為188億元。
面對如此高的估值,大普微真正的問題可能不只是虧損。
2024年市場份額疑似下降
大普微主要從事數據中心企業級 SSD (固態硬盤)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公司聲稱具備企業級 SSD“主控芯片+固件算法+模組”全棧自研能力。
SSD中核心硬件包括主控芯片、用來存儲數據的NAND閃存顆粒和用于加速數據訪問DRAM顆粒,核心軟件為固件算法。相比消費級SSD,企業級SSD對于并行訪問能力、低延遲性要求更高,同時,對數據安全、誤碼率、無故障時間等可靠性指標也有要求。因此,企業級SSD的技術難度整體高于消費級SSD。
根據大普微招股書中引用的IDC數據,2023年中國企業級固態硬盤市場份額排名靠前的企業依次為三星(25.5%)、SK海力士旗下的Solidigm(23.1%)、憶聯信息(22.4%)、大普微(6.4%)、浪潮(4.1%)、美光(3.5%)、憶恒創源(2.9%)和鎧俠(1.6%),大普微排名第四,在國內企業中僅次于憶聯信息排名第二。

根據IDC在2025年5月發布的《中國半年度企業級固態硬盤市場(2024下半年)跟蹤》報告, 中國企業級固態硬盤市場在2024年得到修復,市場規模達到62.5億美元(4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7.9%,市場份額排名靠前的企業的企業依次為Solidigm、三星、憶聯信息、憶恒創源、大普微、浪潮信息(000977.SZ)和江波龍(301308.SZ)。而大普微市場份額排名從2023年的第四降至第五,在國內企業中由第二變為第三,市場份額相比2023年有所下降。
?

招股書顯示,大普微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57億元、5.19億元、9.62億元,盡管2024年同比2023年增長85.3%,但未跑贏同期市場增速。
2024年毛利率突然上升
盈利能力方面,大普微表現堪憂。公司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毛利率分別為-0.09%、-27.13%和27.28%,2022年和2023年毛利率均為負,只是在2024年毛利率由負轉正。
在招股書中,大普微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毛利率進行了對比,大普微毛利率波動區間最大,毛利率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間相差超過54個百分點。

大普微2024年毛利率的突然改善,是行業周期的因素還是經營能力提升的結果?
大普微表示,尚未盈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處于發展早期,對上下游產業鏈議價能力有限。
從外購原材料成本結構中可以看出,NAND Flash是其主要原材料成本,如2024年采購占比高達91.16%,公司主要采購的NAND Flash品牌包括公司A、鎧俠、及SK海力士,一位行業從業人士向界面記者透露,公司A很可能是長江存儲。而面對這些行業巨頭,大普微顯然缺乏議價能力。

2022年以來,NAND flash采購價格波動較為劇烈,以價格系數計算,公司2022年、2023年和2024年NAND flash采購價格系數分別為1、0.41和0.69。

而在銷售端,大普微企業級SSD產品銷售單價的波動趨勢與NAND flash采購價格高度趨同。公司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主營業務中企業級SSD產品單位容量平均單價分別為828.46元/TB、341.62元/TB和565.69元/TB。

假設以828.46元/TB作為價格基準,定為1,則大普微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企業級SSD銷售的單價系數分別為1、0.41和0.68,與同期NAND flash采購價格系數幾乎一致。也就是說,公司對外銷售價格基本也只能按照NAND flash當期的采購價格隨行就市。
這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大普微相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基本沒有改善,毛利率的上漲并非由于采購成本下降。唯一原因是市場售價的上漲。也就是說,公司毛利率的提升,可能源于NAND flash低價期采購的存貨。
自研主控芯片采購金額下降
盡管大普微2024年毛利率有所改善,但歸母凈利潤依然連續三年為負,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分別為-5.34億元、-6.17億元、-1.91億元,2024年虧損有所收窄,累計虧損達13.42億元,。
在毛利率不高的情況下,研發費用率偏高是大普微虧損的主要原因。公司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分別為34.82%、51.72%和28.51%,均高于當年毛利率。
大普微聲稱,專注于數據中心企業級SSD “主控芯片+固件算法+模組”的全棧自研,研發投入相對較高,是研發費用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大普微自研了針對PCIe 4.0的DP600和PCIe 5.0的DP800兩款主控芯片。在招股書中,公司將搭載自研主控芯片DP600的PCIe 4.0 SSD,與知名廠商相同外形(U.2)及接口協議(PCIe4×4)的同代際產品進行了對比,并得出結論:公司PCIe 4.0 SSD產品在讀寫速度以及隨機讀寫延遲方面表現優于國際和國內廠商的同代際產品或處于接近水平。
報告期內,大普微企業級SSD累計出貨量達3,500PB以上,其中搭載自研主控芯片的出貨比例達70%以上。
目前大普微主要向翱捷科技(688220.SH)進行自研主控芯片成品采購,公司完成自研主控芯片的架構設計、芯片設計、邏輯驗證等開發后,與翱捷科技共同開展后端設計工作,并委托其向晶圓代工廠、封測廠下訂單生產自研主控芯片。2024年四季度起,針對新開發的主控芯片品類,其芯片封裝及測試工作由公司自主委托封測廠完成。
報告期內,大普微自研主控芯片對外采購金額分別為974.12萬元、8419.67萬元和5821.02萬元,同時,由于不同年度采購單價系數不同,假設2022年主控芯片采購單價為1元/顆,則對應2022年、2023年和2024年采購芯片顆數分別為974.12萬、9151.82萬和7973.97萬。

值得注意的是,大普微在2024年整體對外采購金額大幅提升的背景下,自研主控芯片的采購金額和采購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自研主控芯片是公司產品競爭力和差異化的關鍵,如果采購量下降,是否意味著公司SSD搭載自研主控芯片的比例下降,還需公司進一步給出解釋。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